特发性震颤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与气血运行失常密切相关。当人体气血循环受阻、脉络瘀滞时,不仅会引发肢体震颤等运动功能障碍,还可能累及肝、肾、脑等脏腑,表现为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长期未愈的震颤更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典型病例
陈女士,55岁,患特发性震颤5年余,主要症状为头部不自主晃动及双手持物震颤,且症状逐年加重。就诊时,患者自述情绪紧张或疲劳时震颤明显,伴随头痛、胸胁胀满、睡眠浅易醒。查体可见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舌质紫暗伴瘀斑,脉弦涩。
辨证思路
患者年过五十,气血渐虚,加之长期情志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脉络不通。瘀血阻滞筋脉,则震颤发作;瘀阻清窍则头痛;扰及心神则眠差多梦。结合舌脉,辨证为“颤证-血脉瘀堵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熄风。
展开剩余36%治疗方案
加减:
活血化瘀: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黄 行气通络:柴胡、枳壳、桔梗、牛膝 熄风止颤:全蝎、蜈蚣、天麻、钩藤 调和药性:甘草本案通过“活血化瘀为主,兼顾调气养血”的策略,分阶段改善症状。中医强调个体化辨证,针对气血瘀堵或肝肾不足等不同证型,灵活组方,标本兼治。
(注:文中方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套用。)
发布于:北京市金领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