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打仗去了
我们打仗去了
枪口沾着晚霞
枪托挨着夕阳
五颗子弹
在弹夹里晃荡
回来的时候
鬼子的脑袋
挂在刺刀上
布谷鸟的叫声
把刺刀擦亮
2.扛杆枪背把刀
扛杆枪
背把刀
手榴弹
插在腰
拉开弦
猛一撂
鬼子脑袋炸掉了
枪口对着大刀笑:
鬼子的脑袋做夜壶
攒劲往里尿泡尿
3.马头寨
马头寨
像马头
四个蹄子铁出溜
一蹄子踢掉鬼子的枪
一蹄子踢掉鬼子的头
一蹄子踢掉鬼子的蛋
一蹄子踢掉鬼子的球
鬼子变成二夷子
没头没蛋没有球
回到东京没事干
拽着球毛打滴流
4.老日吃了两个蛋
一九四五年
美国生了个小男孩
长了世界上最大的蛋
叫谁吃?
美国总统说
叫日本吃掉这个蛋
小男孩的蛋掉了
掉在哪?
在广岛
一座城市全完蛋
一九四五年
美国生了胖子
长了世界上最大的蛋
叫谁吃?
美国总统说
还让日本吃掉这个蛋
胖子的蛋掉了
掉在哪?
在长崎
一座城市稀啪烂
日本吃了两个蛋
就给美国繁软蛋
一直繁了几十年
仍然跟着美国转
5.野鸡翎耍大刀
野鸡翎耍大刀
谁砍鬼子不弯腰
我砍鬼子不弯腰
一刀一个鬼子头
公鸡站在村头叫
叫啥哩?
鬼子鬼子滚回去
老鬼喊你去报到
6.鬼子小队长
骑个大洋马
挎个大洋刀
穿个黄大氅
背个盒子炮
戴个牛逼帽
爆噔枪一响
洋马腿拐了
洋刀甩飞了
大氅撕烂了
盒子枪走火了
牛逼帽打飞了
鬼子小队长
让我们崩死了
脑袋滚到地边了
胡子烧糊了
那个狗脑袋
成了个葫芦瓢
民谣,是有历史记忆的。曾写过六个关于抗战的民谣,就与历史记忆有关。
历史记忆,有两个方面。
一是地域性历史记忆,包括1945年春天到秋天的西峡口战役,木寨的马头寨,就是主战场之一。大竹园村和虫岈村交界的大横岭,也是一个战场。孔令晟那个团在此消灭了几百个日军。最后拒不缴械日军残部,集体在大横岭下的像树林里上吊而亡,是1945年报纸上一个很显眼的新闻。这些地方,我都很熟悉。少年时代割柴,无数次上过马头寨,还趴在寨顶的碾盘上,通过碾盘中间的洞穴,看寨顶水井里的水。据说这个水井里,丢有很多手榴弹和枪支。
二是书籍记忆,包括少年时代的书籍记忆和当今地方抗战历史的书籍记忆。这些记忆叠加在一起,就在前几年忽然写了这六首抗战民谣。虽然语言有点粗糙,但是还算有一点点意思。民间的语言,是以鲜活为主基调的,所谓的民谣,就要有民间语言的鲜活感。这六首民谣,试图用民间的语言方式表达抗战,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试验吧。
去年,还爬到马头寨顶,坐在遗落的战壕里,看寨下的村庄和老枫杨树。田畴如棋盘,阡陌如云烟。远去的都是记忆,留下的都是今天。还去过大横岭,一棵巨大的橡树上,结着柏树的叶子。这棵树时间过抗战战场的,孔令晟已故,这棵树还活着。在某些书页里,有孔令首晟在大横岭打仗的记忆,大概这棵巨大的橡树,还记忆着那些战场的呐喊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金领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