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请于公众『市场分析报告』阅读原文
《多资产ETF策略:(最具潜力的ETF组合盘点)》
今年以来,ETF在场内基金中的活跃度不断提升。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ETF产品数量突破1000只,总规模超过3.5万亿元。无论宽基指数、行业主题还是港股、美股ETF,市场主流资产类别实现了全覆盖。这意味着A股投资者不仅可以在宏观层面切换大类资产,还能在中观层面完成行业轮动,甚至在主题投资领域通过ETF精准布局。报告核心聚焦多资产ETF在绝对收益策略中的实战应用,并提出了具备高收益、高夏普比特性的组合构建方法。
行业主流资产的年化收益率和风险特征差异明显。报告用2017年至今的数据详细比对了A股宽基、港股、美股、黄金、债券等多个品类:纳指ETF以19.01%的年化收益率排名第一,但波动高达22.87%;黄金ETF年化收益率13.32%,最大回撤超过20%;内地信用债类ETF虽然夏普比率高(达5.12),但年化收益率仅4.32%。通过梳理,各资产类型的优势和局限一目了然,为组合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传统股债组合依然是多数投资者配置的首选。报告模拟了“股债一九”、“股债二八”到“股债四六”等不同仓位组合,结果显示:高比例债券组合虽然夏普比率高,但年化收益普遍在4-6%之间,缺乏弹性。最大化夏普比率、最小化风险、最大化期望收益、最大化效用函数、风险平价(Risk Parity)等10种主流资产配置策略对比后发现,除最大化期望收益(高波动高回撤)外,其余策略年化收益率均未突破6%。传统模型下,债券资产权重常常高达九成以上,这既保证了波动率的控制,却也直接限制了绝对收益空间。
面对“收益-风险前沿”的现实困境,报告详细解析了增强型风险平价模型(Relaxed Risk Parity)。该模型放宽了严格风险均摊的条件,通过引入目标收益约束、调节风险平均值等机制,实现了收益率与回撤的动态平衡。回测显示,2017年至今,在m=2.0(目标收益为历史风险平价收益2倍)的设定下,年化收益率可达8.37%,夏普比率1.61,最大回撤控制在7.43%。资产权重配置不再极度集中于债券,权益、黄金、美股等高弹性资产获得更大空间。例如,增强模型中黄金和纳指ETF的平均权重大幅提升,800消费、中证1000、国证芯片等宽基和行业ETF获得有效轮动配置。
进一步,为解决ETF维度高、分类细的问题,报告引入层级聚类算法,将上百只ETF按板块、风格等多维属性分组,再嵌入增强型风险平价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多元化ETF组合年化收益率提升至10.47%,夏普比率达1.80,最大回撤控制在9.39%。这种多层次风险分散和动态调节,极大增强了模型面对市场波动时的适应力。
协方差矩阵回望窗口设置、调仓频率等细节也有充分论证。缩短回望窗口可以提升策略对行情变化的敏感度,回撤显著降低,最极端时最大回撤仅2.83%。在2022年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该策略依然保持年年正收益。
报告全程以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国证芯片、CS人工智、红利指数、恒生ETF、纳指ETF等主流基金为基准产品,辅以黄金、信用债、国开行债等固收和商品ETF进行综合配置。相关公司包括易方达、华夏、华安、南方、富国、嘉实等大型基金管理人,以及港股、美股ETF的主要境外发行机构。
所有结论均基于历史持仓与净值数据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ETF工具为多样化组合和高夏普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模型参数选择与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需持续跟踪和评估。
金领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